易經內涵的就是五行和陰陽. 它觸及到宇宙萬物間相生相剋,互為消長之理,故不了解五行和陰陽之道,是很難窺命理之中幽玄精奧之機.
五行之說的由來
五行之說,可說是源遠流長,它是中國文化精隨的基礎。那時候的人們相信宇宙萬物皆是由「金」「木」「水」「火」「土」等五種元素所組成的。最早記載於西周末年,
《國語·鄭語》上說「以土與金、木、水、火雜,以成萬物」及《左傳》「天生五材,民並用之,廢一不可」皆有記載。而五行相生之說,最早是由洪範所提出的,在《尚書》洪範篇曾提到:「五行: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。水曰潤下,火曰炎上,木曰曲直,金曰從革,土爰稼穡。潤下作鹹,炎上作苦,曲直作酸,從革作辛,稼穡作甘。」五行始立,又稱「洪範五行」。
到了戰國時代,有一齊國人叫鄒衍,他是陰陽家學派的代表人物,「五德終始說」為其學派的主要論述。他把春秋戰國時期流行的五行說應用到歷史觀點上,提出「五德始終」的歷史觀,即整個物質世界是由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所構成的,萬事萬物發展變化都是通過五行相剋相生的道理逐漸演化而成的;而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是一種客觀的必然,像大自然演化一樣。
鄒衍認為,從開天闢地開始,社會按照五德轉移的次序進行循環,一個朝代以一德為主,每一德都盛衰有時。德盛,朝代興旺;德衰,朝代滅亡。所以人類社會的歷史是按照五行相生相剋的規律循環向前的。
因此,我們推斷鄒衍是「五行相生相剋理論」的創始人。
五行相生相剋圖
五行相生相剋的口訣如下:
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
金剋木 木剋土 土剋水 水剋火 火剋金
所謂生是指有利,為了方便記憶,我們可以想像把金屬加熱,它就會變成液體。所以是金生水。水加在樹木上,樹木才能成長, 所以水生木。俗話說「乾材烈火」,乾材生烈火,所以木生火。火燒到最後只剩下灰燼, 所以火生土。最後,黃金是從土地下的礦物所提煉的,所以土生金。
反之,相剋即為不利,但是並無字面上可怕的意義。 所有的樹木都怕斧頭砍伐,所以金剋木。為了避免土石流發生,需多種植樹木, 所以木剋土。俗話說「兵來將擋, 水來土淹」,所以土剋水。 發生火災時, 要用水滅火,所以水剋火。金屬遇到火會溶化,所以,火剋金。
為什麼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是那麼的重要?因為五行相生相剋之理,被廣泛應用在命理學中的易經占卜,陽宅勘輿,子平論命,紫微斗數和姓名學上面,初學者必須記熟其相生相剋的關係,能活用其關係,它是你學習命理的墊腳石。否則,他將成為你的絆腳石。所謂「運用之妙,存乎一心」。下列為整理過的表格,有利於讀者熟記.
五行 |
五臟 |
五味 |
五色 |
五聲 |
五臭 |
五液 |
四季 |
五位 |
木 |
肝 |
酸 |
青 |
呼 |
臊 |
泣 |
春 |
東 |
火 |
心 |
苦 |
赤 |
言 |
焦 |
汗 |
夏 |
南 |
土 |
脾 |
甘 |
黃 |
歌 |
香 |
涎 |
長夏 |
中 |
金 |
肺 |
辛 |
白 |
哭 |
腥 |
涕 |
秋 |
西 |
水 |
腎 |
鹹 |
黑 |
呻 |
腐 |
唾 |
冬 |
北 |